辣椒、大蔥、生姜、花椒、茴香、肉桂……可別小瞧這些調味料,它們不僅可以豐富菜肴口感,還具有特殊的保健價值,不妨經常把它們加入到菜肴中調味料。
一、辣椒——幫助降血壓
《高血壓防治指南(2024年修訂版)》中介紹,相關慢前瞻性研究項目的數據分析發現,經常吃辣食物,可以預防高血壓調味料。
我國學者進行的研究表明,辣椒等辣膳食的主要營養素為辣椒素,通過作用于其特異性靶點辣椒素受體,促進血管內皮一氧化氮生成,從而擴張血管及降低血壓調味料。
《高血壓防治指南(2024年修訂版)》截圖
吃辣一定要注意“度”調味料。如果超過了身體能夠承受的程度就會拉肚子、嘔吐,這是身體在把不能承受的辣椒素排出來。
二、大蔥——通鼻、緩解感冒
蔥的一身都是寶,蔥的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功效調味料。
如果平時有鼻塞、感冒等癥狀,可以把蔥白搗爛,抹在鼻子下面,這樣很快就可以讓鼻子通氣,緩解感冒調味料。另外,用蔥須泡水喝,可以發汗,也有緩解感冒的功效。
三、生姜——止嘔、助眠
生姜不僅是一種常用的調味品,而且是一味常用中藥調味料。生姜素有“治嘔圣藥”之稱,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導致反胃嘔吐,生姜都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。
比如暈車,乘車時可以吃上2片生姜,就會感覺舒服多了調味料。生姜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,保護胃黏膜。
正確使用生姜還能起到助眠作用,把生姜切成姜絲,放入布袋里,放在枕邊,可以幫助失眠患者入睡調味料。
四、大蒜——殺菌、暖胃
不少研究已表明,大蒜具有殺菌、抗菌的作用,特別是夏季對腸道內大腸桿菌、痢疾桿菌具有抑制作用,具有一定殺傷力調味料。
大蒜適宜生吃,最好搗成蒜泥食用調味料。在做涼拌菜時加入一些蒜泥,不僅提味,大蒜還能起到暖胃的效果。
五、花椒——護嗓、止咳
每天都吃冰糖梨或者花椒梨,可很好地保護嗓子調味料。
把梨對半切開后,把花椒粒均勻地撒在梨上,再合起來蒸,吃的時候把花椒粒扔掉,只吃梨就行,花椒梨還有止咳的功效調味料。
花椒葉可涼拌,在吃之前先焯一下水,去味,然后再加入鹽、醬油、陳醋、蒜泥等各種調料簡單調味,拌勻后裝盤即成調味料。花椒葉適合胃部及腹部冷痛、寒性痛經等人食用。
六、茴香——緩胃疼、助消化
有的人手腳冰涼,稍微吃點涼東西就腸胃難受,可以吃點茴香調味料。茴香是溫性的,有溫中散寒的功效,可以幫助緩解胃寒。
而且,茴香也有助改善消化功能,緩解氣滯、氣逆引起的胸悶、打嗝、腸痙攣、腹脹等情況調味料。
可以將茴香切碎調味,分次加入面粉和水攪拌成團,搓成一個個菜團,放在籠屜上,隔水蒸20分鐘,蘸上自己喜歡的料汁吃調味料。
七、小茴香——助眠、暖頸椎
小茴香是廚房中常用的香料,更是一味調治、養生保健的重要中藥,性味辛溫,能夠散寒止痛、理氣和胃調味料。
日常若有反酸、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、胃痛等癥,可將小茴香、肉桂、丁香等打粉,貼敷于神闕穴(肚臍),改善上述癥狀調味料。
日常抓一把小茴香放入布袋中,再加入小茴香一半量的食鹽,封口后搖勻,睡覺時放在枕邊,小茴香中含有的茴香醇、茴香醚等成分可以發揮鎮靜神經的作用,從而改善失眠調味料。
八、胡椒——緩腹痛、止腹瀉
胡椒可去腥增香,還有除寒氣、消積食的效用調味料。胡椒分為黑和白兩種,一般來說,黑胡椒調味作用稍好,白胡椒藥用價值更高。
有些人一受風寒就容易肚子痛、拉肚子,是由于腸胃虛寒造成的,將白胡椒與紅糖水煮開后趁熱喝下,就能緩解調味料。平時吃涼拌菜,最好也加點白胡椒面,可以去涼防寒。
黑胡椒溫補脾腎的作用明顯調味料。如果經常在早晨拉肚子、腰怕冷、小便清長,以及胃陽不足引起的胃部不適等,都可以在平時做菜時放點黑胡椒。
九、姜黃——抗炎、止痛
咖喱系列美食味道獨特,主要就是來源于姜黃調味料。注冊營養師薛慶鑫2024年在科普刊文介紹,姜黃素能促進抗炎細胞因子的表達,發揮抗炎作用。
研究發現,姜黃素能改善多種類型關節炎的嚴重程度和疼痛水平,并且較為安全調味料。
此外,姜黃素還能緩解炎癥性腸病、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癥狀調味料。
十、肉桂——幫助控血糖
有研究發現每天吃3克肉桂有助于人們控制血糖水平調味料。
肉桂能幫助降低血糖水平,因為肉桂中含有黃烷醇多酚類抗氧化物質,這種物質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抵抗,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,保護胰島細胞,促進胰島素分泌調味料。
但要注意,肉桂不能代替臨床降糖藥物調味料。
來源/健康時報
圖片/攝圖網
編輯/趙蕊